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終:一個老粉絲眼中的九州IP、游戲和影視

當年的一腔深情,如今全變成了看熱鬧的惋惜和恨鐵不成鋼,而“那些男人”也只剩爭端扯皮和一地雞毛。我不想吐槽那些游戲,但想試問一句:為什么“九州”做不出好游戲?為什么“九州”會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編輯王愷文2016年08月23日 15時00分

七月底,“九州”又開始出事了。作為最早參與“九州”世界設定的“七天神”之一,ID為多事的作者認為,時下熱播的電視劇《九州·天空城》篡改了“九州”設定,而他作為當初的參與者,對于設定擁有審核權和部分版權。于是江南、今何在、潘海天、唐缺等等涉事人又在微博上開始懟起來,上演年度情感大戲。

作為一個十幾年的“九州”老粉,我早已不再閱讀產量可憐的“九州”小說,也對其改編的電視劇和手游興趣缺缺。遙想十幾年前,這個本土奇幻設定體系以及締造它的團隊,號稱要做中國的“龍與地下城”,要做中國的《指環(huán)王》,一時聲勢顯赫。那個時候,“情懷”還沒爛大街,還能聚起人心,吸引我這樣的中二少年。我們對它用情如此之深,雜志和單行本期期不落。并且我們相信締造它的“天神”和“老妖”們,也懷有同樣的深情,畢竟他們還一起拍過主題為“那些男人”的寫真放在雜志的封面上。

而如今呢?我問一個當年也是“九州”死忠粉的朋友,這么多年來還愛么?

朋友說,當年他們多好,現(xiàn)在一個個變成了傻×。

對于老粉而言,當年的一腔深情,如今全變成了看熱鬧的惋惜和恨鐵不成鋼,而“那些男人”也只剩爭端扯皮和一地雞毛了。IP變現(xiàn)搞得再紅火,也只是十幾年前那場盛大煙火的余燼。況且除了電視劇之外,“九州”的游戲改編也是乏善可陳,2006年盛大有過改編“九州”的風聲,2011年完美還出過一個壽命十分短暫的《九州世界》,最近又有手游《九州無雙》。我不想吐槽這些游戲,但可以試著問一句:為什么“九州”做不出好游戲?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可以用來回答另一個問題:為什么“九州”會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九州無雙》是由今何在、潘海天、水泡、斬鞍等創(chuàng)世作者聯(lián)袂推薦的九州系列正版手游……”在九游的游戲官網這樣寫道
“《九州無雙》是由今何在、潘海天、水泡、斬鞍等創(chuàng)世作者聯(lián)袂推薦的九州系列正版手游……”在九游的游戲官網這樣寫道

?

逆天時而動的預設目標

2005年7月,《九州幻想》創(chuàng)刊號刊登了以“九州七天神”名義發(fā)表的刊首語,文中表達了“創(chuàng)造世界”的野心。在倒數(shù)第二段,有這樣一段話:

“有著詳細資料與設定的幻想世界,西方有知名的“龍與地下城”(D&D)系統(tǒng)。在這個世界設定上產生了經典名著《龍槍編年史》、游戲《魔法門》及《英雄無敵》等著名系列、《魔法風云會》(萬智牌)卡牌游戲,以及影視作品無數(shù)。這個系統(tǒng)已成為西方幻想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在東方,尤其是中國,卻一直沒有一個真正設定嚴謹資料共享的幻想世界,大家各自為戰(zhàn)地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故事,卻如雨落平湖,擊出一點漣漪便消失無蹤了?!?/p>

很明顯,D&D是“九州”希望模仿和超越的目標。在當年,讀到這段話很是讓年少的我振奮,然而如今看來,卻有種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

《九州幻想》創(chuàng)刊號
《九州幻想》創(chuàng)刊號

在擁有刊號創(chuàng)立自己的雜志之前,“九州”的雜志平臺是《科幻世界·奇幻版》(后更名為《奇幻世界》)。2003年~2004年正是《科幻世界》名聲和銷量如日中天之時,“九州”借助這一雜志渠道積累了最初的粉絲和讀者。再早一些,“九州”的初創(chuàng)者在清韻論壇等BBS上進行文字創(chuàng)作和設定討論。不論從推行的渠道還是呈現(xiàn)的作品來看,“九州”從一開始就是屬于文學領域的一場運動。

而D&D,從一開始就是游戲。1974年加里·吉蓋克斯在美國搞出了這套設定(在此略過它的前身Chainmail以及相關的故事),作為桌面角色扮演游戲發(fā)行。到了1984年,《秋暮之巨龍》由經營D&D的TSR公司發(fā)行,才開始了D&D在文學領域的征程。而即便有“龍槍”系列、“黑暗精靈”系列這樣的小說名著,D&D最拿的出手的還是游戲,推動這個世界完善和流行的是成千上萬玩家日日夜夜的跑團,還有《博德之門》《冰風谷》《無冬之夜》這樣的游戲巨制。

我很懷疑當初“七天神”到底有沒有弄明白D&D到底是什么就把它作為預設目標。當初在清韻論壇里有過茫茫多的設定方案,從最初的仿D&D到雛形狀態(tài)的東方大陸,各種概念與規(guī)則漫天飛舞,創(chuàng)始者們?yōu)榱恕熬胖蕖边€是“九州”、“有沒有龍”這些問題爭論不休。然而一直到2003年1月“九州創(chuàng)世天神組”正式建立,“九州”基本設定確立,都沒有一套有數(shù)值支撐、可以用來跑團的規(guī)則。2006年末“九州”成形的設定集《創(chuàng)造古卷》出版,它也并不是類似D&D跑團圣書那樣的指導手冊。

一言以蔽之,“九州”在創(chuàng)始之初把一個游戲設定體系當作預設目標,卻從始至終把重點放在做一場文學層面的設定運動?!捌咛焐瘛睆木壠鹁褪且粋€文學社團,這也導致了“九州”賴以生存的那部分核心讀者,文青范兒和“情懷”略重。2005年前后,據說“九州”曾經和當時《魔獸世界》的代理商九城有過合作意向,“七天神”在論壇試著放出簡單的數(shù)值規(guī)則,遭到了粉絲激烈反對。在設定這件事上,“七天神”內部存在爭論,“天神”和粉絲間更是有掣肘。

《九州志》創(chuàng)刊號
《九州志》轉為雜志后的第一期

2007年初“九州”分家之后,南北兩個團隊終于開始嘗試做TRPG了。2007年9月,江南主導的《九州志》第一期上市,其中包含了九州D20系統(tǒng)、一個簡化模組和跑團記錄。這是一個高度模仿D&D的TRPG產品。然而九州的TRPG并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九州”粉絲中也應者寥寥。除了粉絲群體本身的文青特征以外,這還和整個大環(huán)境有關。

在D&D興盛的年代里,主機與PC端的游戲尚處于初生階段,再加上80年代初的雅達利大衰敗,“電子游戲”對于玩家的吸引力和黏性并不強大,并且沒有條件構建虛擬時空。而D&D這樣依靠跑團進行的TRPG則滿足了玩家進行角色扮演、創(chuàng)造故事的需求。這是時代提供的有利條件,培養(yǎng)了一代玩家的游戲偏好與游戲習慣。而到了“九州”發(fā)端的21世紀初,D&D本身日薄西山,而D&D前20年影響中誕生的MMORPG成為主流,《魔獸世界》這種怪物級別的產品在2005年進入中國。

一個時代有屬于一個時代的媒介,它是培育用戶和市場和創(chuàng)造虛擬世界的工具。在托爾金時代,它是文字;在80年代,它可以是骰子、模組和D20規(guī)則;到了21世紀,毫無疑問,它是代碼和3D建模,是電子游戲。舊的媒介不會被立刻淘汰,它們仍將發(fā)揮光與熱,但要獲得龐大的用戶群體,要“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要獲得資本的青睞,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形體與靈魂,進入新的媒介之中。

而“九州”,一開始選擇了文學,后來又試圖做TRPG,在“創(chuàng)造世界”的道路上基本是在逆天時而動。并且,即便當初作為一場文學層面的創(chuàng)作運動,甚至一時間成為了應者云集的一面旗幟,“九州”也沒能利用好群眾的力量,盡管有那么多熱血青年那么愛它和它背后的他們。

?

精英偶像團體沒法創(chuàng)造世界

我本科在某知名大學的中文系讀書,有好幾個師兄師姐是“九州”粉絲,我隔壁宿舍的一個哥們書架上放了一排《九州志》。在我大一的時候,我們還很開心地討論過“九州”,當時有人說,我們不能寫么?然后另一人說,寫了發(fā)在哪兒呢?雜志是“天神”們的領地,論壇早就荒了。

“九州”的一個致命缺陷在于圈子化和精英化。當它還待在網絡論壇里時,這一缺陷并不明顯,因為網絡畢竟是一個開放的空間。2004年以后,“九州”走向紙質雜志平臺時,問題立馬凸顯出來。最簡單直接的問題就是:雜志版面是有限的,登誰的稿子不登誰的稿子,編輯說了算,而編輯團隊的主導者就是“七天神”,更準確地說,主要是江南、今何在、潘海天三人。

《九州幻想·任平生》
《九州幻想·任平生》2011年9月出版

我至今仍然記得的一個例子是,2005年9月《九州幻想》的刊首語是江南寫的《夏笳印象》。在這篇文章里寫了江南向夏笳約稿的“求賢若渴”,那篇小說就是當月主打的《九州·逆旅》。我是夏笳的死忠粉,《九州·逆旅》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小說,但我想說的是,在同一時刻,九州論壇和其他與“九州”有關的網絡空間里,有大量的“九州”粉絲在寫稿,這些稿件質量或許存在問題,但熱情滿載,而此時沒有“九州”的天神或是編輯去選稿和培養(yǎng)作者。也許有過,但雜志平臺上沒有體現(xiàn)?!毒胖莼孟搿冯s志在2007年分家之前,刊登的小說不到百篇,發(fā)表作品的作者只有幾十人,每期能撐臺面的,只有“天神”和他們邀請的成名作者。

更糟糕的地方在于,“九州”的主導團隊對于“設定”存在一種很奇怪的態(tài)度。在論壇里寫作的粉絲,動輒會被斥責“違背設定”,而“天神”們邀請的作者則擁有某種特殊待遇,即便作品存在不合設定之處,也可以被接受甚至納入設定。

而D&D從一開始走的就是用戶生產內容的路線,它創(chuàng)造可使用的公式和概念,把模組和工具下放給了玩家,讓龐大的玩家群體來編織故事和完善設定。盡管新世紀之后它的影響力減弱了,但這種開放底盤的做法延續(xù)了下來,我們可以看到玩家在《上古卷軸》《Minecraft》等游戲里利用MOD工具創(chuàng)造的奇跡。

要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除非你像J.R.R.托爾金那樣?!恋侥軇?chuàng)造好幾套語言(并且還能幸運地在出版幾十年后被電影工業(yè)體系吃進去),那么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走群眾路線?!赌ЙF世界》如果不是一個曾有1000萬常駐玩家的MMORPG,那么艾澤拉斯這個名字影響力都會極為有限。就算是單單說文學領域,現(xiàn)在被人吐槽俗爛的修真小說設定(金丹元嬰、神界凡界、天地元氣),也是從佛道文化里取了點子,幾千本網文堆出來的。網文的崛起,其重要原因在于放寬了創(chuàng)作門檻,利用網絡的便捷條件,為大量非精英的作者提供了寫作的平臺。而就在2005年這個網絡文學正式走向商業(yè)化的年份,“九州”選擇脫離網絡,走向精英化紙媒。

一個更尷尬的事情是,“七天神”這個精英團隊,甚至某種程度上走向了偶像化運營:2006年4月號的《九州幻想》刊登了江南、今何在、潘海天、水泡等人的墨鏡西裝寫真。這也揭示了“九州”的重要問題:大量的“九州”粉絲實際上是各個作者的粉絲,被他們此前的成名作和“九州”作品(例如江南的《此間的少年》和《縹緲錄》,今何在的《悟空傳》與《羽傳說》)吸引到“九州”的旗下。這些粉絲對于“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的熱愛究竟有多少呢?

從左到右依次為江南、今何在、潘海天、水泡
從左到右依次為江南、今何在、潘海天、水泡

能創(chuàng)造世界、能讓一套設定成為“世界”的是廣大群眾,而不是站在頂端的偶像群體。我沒聽說過有多少D&D愛好者是加里·吉蓋克斯的粉絲,《魔獸世界》玩家里知曉克里斯·梅森的比例也相當之低。

我不是說創(chuàng)業(yè)團隊不能偶像化,但如果這場運動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那么就必須搞明白,“江南粉”或“今何在粉”與“九州粉”的區(qū)別到底在哪。當團隊還在一起做“九州”的時候,這或許不那么重要。而當團隊分家之后,這事兒就很重要,甚至影響到后來的IP開發(fā)。

?

情不知所起,一地雞毛

2001年末到2003年初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以“七天神”為代表的小群體在清韻論壇上就各種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爭論不休,直到江南完成了《縹緲錄》最初的中篇作品《虎牙》,才真正展示了“九州”從空洞的設定變?yōu)楣适碌目赡苄浴_@也導致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里,真正讓“九州”有故事有人物的作品,都是以江南的體系為中心、各個作者創(chuàng)作的。

眾所周知,江南在2007年初與今何在、潘海天爆發(fā)矛盾,此后近十年間一直上演相愛相殺的大戲。而今年,“七天神”的多事聲明自己對于“九州”設定擁有版權和審核權,這幾乎是無理取鬧,同時遭到了雙方的嘲諷。

創(chuàng)始團隊的沖突與最初創(chuàng)作的重合讓九州的IP問題變得非常麻煩。IP的核心是“形象”,不是“世界設定”,“九州”當初引以為傲地是讓一群優(yōu)秀作者創(chuàng)作的人物和事件交織在了一起。現(xiàn)在“九州”分家,人物形象與歷史事件的IP都在各自作者的手里,這些IP的重合之處實際上都是還沒徹底厘清的糊涂賬。如果要做影視改編,改編單個的作品,還可以在劇本層面進行清理。如果要做游戲,尤其是做MMORPG,“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那么就無法避免地要面對那些處于模糊地帶的人物和歷史事件。

由完美時空開發(fā)的《九州世界》網游
由完美時空開發(fā)的《九州世界》網游

一個游戲廠商要做“九州”的網游或者手游,如果他只找了江南,而作品又冠了“九州”的名號,出現(xiàn)了今何在創(chuàng)作的人物和故事,那么今何在一定不服;如果他只找了今何在,那么江南不服。如果他能夠既找江南又找今何在,并且還能同時搞定雙方的版權……至今為止只有一家開發(fā)商做到。2011年,完美世界曾經開發(fā)了一款端游《九州世界》,短暫地搞定了雙方的版權,差點促成“九州”的復合。然而該合作只持續(xù)了短短幾個月,《九州世界》最終只停留在測試階段,沒有正式運營,江南和今何在又繼續(xù)回到了隔空扯皮的狀態(tài)。

此時又要回到有關“天時地利”的問題里。在“九州”如日中天的2004年~2006年,中國游戲產業(yè)處于相當稚嫩階段。彼時的明星企業(yè)是盛大和九城,都是做代理起家,研發(fā)能力薄弱;而此前有一定研發(fā)能力的廠商大多只做過單機游戲,正處于茍延殘喘的階段。并且,當時國內游戲市場狹小,電影市場也沒開發(fā),國內根本沒條件去玩IP,資本尚未向影視游投注目光,沒有資金能夠支持“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九州”先是與九城合作,后又和盛大合作,都沒有做出成果。而到了2006年,史玉柱的《征途》徹底改變了中國游戲產業(yè)的玩法,此后的十年間里,“做產品的搞不過做營銷的”,“改編游戲”只不過是“換皮撈錢”的另一種說法。也正是在這十年間,網文崛起,紙質雜志衰落,南北“九州”的雜志不斷??謴涂?010年以后,MMORPG進入瓶頸,MOBA興起,進而又是手游大潮,然后就是這一代從業(yè)者非常熟悉的行業(yè)狀況,哪能滿足“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的理想呢?

2016年楊磊執(zhí)導電視劇九州·天空城
2016年由楊磊執(zhí)導電視劇《九州·天空城》

《九州無雙》是個換皮的ARPG手游,《九州·天空城》電視劇也只是借了原著一層皮??此茻狒[的IP改編,實際上都和“九州”關系不大,這些IP只是各個作者手里單獨的作品,再也不會聯(lián)結成一個世界了。說實話,很難要求一個本身就精英化的單薄設定,在十年后還能存留下多少精華;也很難期望原本就沒什么群眾基礎的“世界”,在斗得一地雞毛后還能聚攏多少粉絲。

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終。只能以一個老粉絲的身份,?!熬胖荨币宦钒埠?。

0

編輯 王愷文

wangkaiwen@chuapp.com

為什么窗簾是藍色的?

查看更多王愷文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