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做游戲”和“真心愛國”都談不上,搞起笑來倒是挺走心的。
前兩天,一款號稱“面向部隊廣大官兵及軍校學員開發(fā)的軍事游戲”《強軍》著實搞了一波大新聞——或者更確切地說,上演了一出鬧劇。圍觀了全程的我表示,這些人“真心做游戲”和“真心愛國”都談不上,搞起笑來倒是挺走心的。
按照游戲最初的官方宣傳,這部國產軍事游戲和當年打著南京軍區(qū)旗號推出的《光榮使命》是同一批人制作的,并且是一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相關指導單位重點扶持下,采用國際頂尖引擎(指的是Unity——編者注)打造”的系列化軍事游戲,游戲中也會出現(xiàn)諸如遼寧號、殲-31之類的軍事元素,游戲玩法則會包括“吃雞”、??諔?zhàn)等等。游戲原定的上線日期是4月28日——然后一路跳票了一個多月,宣布5月29日開啟刪檔測試。
5月29日當天,最神奇的表演開始了:先是當天上午Steam上的《強軍》頁面消失,游戲完全無法再被搜索到,然后游戲在QQ上的官方玩家群管理員發(fā)布通告稱,因為游戲中“東風快遞擊毀美軍尼米茲航母題材敏感,導致審核發(fā)行暫未通過”。這個神奇的說法遭到群里很多玩家的質疑——之前從未有過Steam平臺因“題材敏感”而下架某款游戲,正相反,各路可以痛毆美軍的游戲簡直不要太多。
一地雞毛之后,群里開啟了全員禁言,取而代之的是一則群公告:玩家可以通過群里給出的下載鏈接下載到約1.5GB大小的游戲安裝包,根據(jù)公告里給出的注冊通道,玩家提供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等信息可以實名注冊。一個與Steam無關的國服將在當天下午5點開啟。
當天下午,這個服務器倒是很順利地開啟了,觸樂各位老師全都湊到我的電腦前面圍觀我在《強軍》里玩耍,一時間歡聲笑語不斷。這個版本的游戲總共有3個模式,一個是所謂“擊沉尼米茲”的“新兵上艦”,玩家要在一艘神似遼寧號的航母上駕駛一架神似殲-31的飛機起飛,飛過一個神似釣魚島的小島,干掉一群神似……小舢板的敵軍艦隊。
是的,雖然此前運營方信誓旦旦地宣稱,游戲在國內的審批一路綠燈,是被Steam搞了才出現(xiàn)下架的情形,但之前“打美國航母”已經放過截圖,這樣的重頭戲在不走Steam平臺自行上線時還是被砍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開飛機,用無限發(fā)射的導彈打小舢板。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空戰(zhàn)游戲簡直沒法再粗糙,游戲里的小島和艦船甚至都沒有碰撞體積,可以直接穿模飛過去。
游戲另外兩個模式則是“吃雞”和非均衡對抗。前者大概是我們見過最小的“吃雞”地圖,官方給出的大小是3×3公里見方,在登錄時一度被提示“服務器爆滿”的情況下,一局游戲湊了十幾個人就開始空投了。
玩家落地全副武裝,但是沒有子彈,游戲里大多數(shù)建筑都是復制、粘貼出來的高腳屋,絕大多數(shù)里面都找不到補給。這導致我多次遇到兩個玩家見面都沒有子彈,大眼瞪小眼對視了一會,然后一起被毒圈干掉的尷尬情景。房子里能找到的補給包括一些解放鞋、勞保手套之類的有趣玩意,系統(tǒng)提示我找到了解放鞋,然后就沒了,因為我沒有找到物品欄!是的,關于怎么打開物品欄,我查了菜單里的鍵位設置表也沒有找到。
非均衡對抗就更潦草了,在一個比當年CS“雪地”地圖還小的空間里,一個隨機指定的玩家穿著防護服,扛著重機槍,其他玩家全部上來圍攻這一位。普通玩家死了能復活,重甲這位死了似乎就結束了,反正我嘗試了幾次,都是在一分鐘內躺贏。
總之,這么個游戲體驗下來,我的感覺真的是非常之搞笑。
這次充滿歡樂的測試只持續(xù)了幾個小時,當天晚上,運營方就急匆匆地宣布“首測圓滿成功”,關閉了服務器。游戲主創(chuàng)、前《光榮使命》制作人顧凱在群里有些不滿地表示,《強軍》莫名其妙地讓媒體給炒成了新聞,所以原定用一組服務器完成的首測,最后開了3組都沒有搞定——那一瞬間我都有點恍惚,明明我是覺得這游戲挺有看點才進來看看的啊,為什么突然覺得自己像是在臥底某個外掛或賭博游戲群呢?
不過,玩家群體的怨念則更多集中在游戲極低的完成度,以及莫名其妙的“下架事件”上?!稄娷姟穲F隊一直沒能像之前那些“小黃油”制作者一樣,拿出Steam的官方郵件或其他證據(jù),證明游戲是被Steam下架,而非自行下架的。最神奇的是,顧凱宣稱,自己正在和“美國文化部”交涉,并且在官方群中指責美國人搞雙重標準。“他們自己炸什么都行,中國人炸美國人就不行?!彼€說:“我們上線的日子正好趕上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就更敏感了?!?/p>
有點尷尬的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里其實并沒有“文化部”這么個機構。公開資料能夠查到的,唯一與此有點沾邊的機構叫做“美國總統(tǒng)藝術與人文委員會”,是一個由歷屆美國總統(tǒng)任命的、由民間人士組成的白宮文化政策顧問機構,沒有任何公開信息顯示,這些人能夠插手一個美國公司運營的游戲平臺的簡體中文服務器上,一款游戲上線與否。
確切地說,能插手也沒用了,早些時候,這個委員會為了抗議特朗普已經集體辭職,沒什么意外的話,這個上世紀80年代建立的顧問機構應該就算徹底走下歷史舞臺了……好吧,其實顧凱原話的用詞是“美國焚化部”,也許我想多了,萬一真的是一個負責全美垃圾焚燒工作的單位強行要求《強軍》下架的呢?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來龍去脈,還是挺容易搞明白圍繞這個游戲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的。雖然開發(fā)者什么“面向官兵”“軍方指導”地吹了一通,但這款游戲顯然是沒有通過各種行政審批的——當然也用不著。按照我國的游戲發(fā)行制度,“內測”環(huán)節(jié)的游戲是不用通過審批的,不過在一些游戲遲遲通不過審批,動輒“不刪檔內測”測個一年半載之后,這方面的監(jiān)管也嚴格了許多。把游戲從面向大眾的Steam平臺撤回,在QQ群里公布鏈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被認為是“內測當公測”,也能避免各種法律和政策上的風險。而從尼米茲到小舢板的縮水,顯然是來自開發(fā)者的自我審查——而且顯然不是針對Steam平臺的審查。
為了規(guī)避法律和政策風險進行修改,這可以理解,然而《強軍》開發(fā)者的很多做法,手段有些奇怪。從語焉不詳?shù)摹败姺街笇А保健懊绹讼录苷摗保俚交臃倍鄥s又跟風色彩嚴重的玩法,以及哪怕作為內測都顯得有些刻意的完成度,都難免讓人略微懷疑“真心做游戲”和“真心愛國”的完成度。
這款游戲所謂的“精神前作”——《光榮使命》的歷史其實就有些撲朔迷離。不聲不響煎熬了幾年,順應時代潮流,改成軍演背景的“吃雞”,然后被當成第一個版本的“手機吃雞”匆匆上陣,最后在粗糙的質量和混亂的運營之下徹底做倒了牌子,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不過,《光榮使命》雖然不如人意,還算是個正經游戲。這一波的《強軍》呢,給人感覺可能更像是那個有點莫名其妙的《王者勛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