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但Steam基于游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否適用于電影,仍然有待檢驗。
今年4月10日,《第九區(qū)》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Neill Blomkamp)曾在Twitter上問Steam官方賬號:“如果我在Steam上出售實驗短片,作為未來完整電影的試水,會有人看它么?”這位風格獨特的知名科幻電影人想要知道,Steam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對于電影來說是否也有效?
5月30日,尼爾·布洛姆坎普組建的Oats Studios放出了這部實驗短片的第一個預告,尚無正式片名,標題為“Volume 1”(也就是“第一輯”)。在此前一周的Twitter互動中,布洛姆坎普也確認這部片子將在Steam和Youtube上發(fā)布,具體的售價和發(fā)售日期尚不確定。
在預告片中,Oats Studios展現(xiàn)了一個陰郁的未來:埃菲爾鐵塔上布滿銹蝕和奇怪的生物結構,人類被蜥蜴狀的人型生物奴役,一部分人想要反抗……整體風格有一些類似《第九區(qū)》,但與《第九區(qū)》里人類奴役外星人相比,新片子里人類和非人生物的地位倒置了過來。
布洛姆坎普電影新作登陸Steam,理論上來說是一個雙贏的選擇。Steam有視頻區(qū),目前視頻數(shù)量較少,架上售賣的最知名的作品是《RWBY》,如果布洛姆坎普這樣自帶粉絲的電影導演能夠以一系列作品拉動視頻區(qū)的人氣,那么對于意圖向綜合發(fā)行平臺轉型的Steam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Steam本身游戲業(yè)務也是由Valve本家的知名產品帶動起來的。
而對于布洛姆坎普而言,他的目的正是通過實驗短片來測試反響,吸引大公司的注意——他在Twitter上對此毫不諱言。布洛姆坎普的成名之作《第九區(qū)》,正是由其前作短片《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發(fā)展而來的。Steam有著龐大的用戶,而游戲玩家與科幻電影愛好者也存在著不低的重合度,對于Oats Studios來說是一個與自身契合度很高的實驗平臺。當然,為了保險,布洛姆坎普也會在Youtube發(fā)布這部短片。
有人在Twitter上問布洛姆坎普:“對于其他的小導演來說,為Steam制作電影,會有好機會么?”布洛姆坎普的回答是:這大概是未來的方向,但首先得看是否真的有效。Steam由游戲發(fā)展而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能不能適用于電影和其他產品?這一點仍然有待檢驗,可能Oats的作品正是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