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什么廠商和他們運營的游戲想攢攢口碑的,不妨也策劃一個類似的公益活動吧——反正說來說去,又不是花廠商自己的錢,何樂而不為。
今天下午,微博博主“NS新聞速報”帶來這樣一個消息,惹人遐想:
1.索尼9月19日的TGS展前發(fā)布會上將會有對任天堂Switch的未來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核彈級消息公開。
2.任天堂會在消息1發(fā)布之后,將選擇時機發(fā)布另一個核彈級的消息。
索尼和任天堂要干嘛?開腦洞的人還真不少。有猜兩家要合作的,也有猜兩家要對抗的,甚至有人開玩笑說,索尼先公布合作,任天堂再宣布反悔——我都信了。
好吧,只是預(yù)告一下,2017的東京電玩展定于9月21~24日舉行,主題是“超越現(xiàn)實體驗”,屆時觸樂也有記者親臨現(xiàn)場帶來第一手的報道。
這幾天,《Dota 2》在Steam商店突然遭遇了大量英文差評。與89%的總好評率相比,這款游戲在近30天的好評率僅為71%。外界認(rèn)為,這與《半條命2:第三章》最近被編劇劇透了的事兒有關(guān)。
在許多玩家看來,Valve遲遲不肯推出《半條命》新作是因為公司把精力都放在了Steam平臺和那些競技性比較強的游戲上,躺著都掙錢,自然閥門的全系列產(chǎn)品就沒有了數(shù)到3的動力。
我雖然不贊同刷差評這種行為,更不認(rèn)同“眾所周知,沒有中文就要給差評”這種想法,可是客觀來看,Steam刷差評是一個現(xiàn)有規(guī)則下的合理手段,是個發(fā)泄的出口,老外刷《Dota 2》差評跟中國玩家嫌游戲沒漢化,本質(zhì)上都是差不多的訴求。非要比較其中的合理性,說中國玩家不能以游戲沒漢化為由就差評,那么刷《Dota 2》的差評發(fā)泄《半條命》的怒火就是伸張正義了嗎?
所以評價一個事物,就看你自己是站在哪個角度,有的讀者應(yīng)該是煩透了這些刷差評的,就覺得:V社欠他們的?
可是仔細(xì)想想,V社也真是欠啊。一個PC游戲領(lǐng)域首屈一指的大公司,手握龐大的用戶,把一個神秘的故事起了個頭,卻爛尾20年,不給任何交待,在法律層面沒有任何問題,但的確也不容易占據(jù)什么道德制高點。我要是G胖大概夜里都要睡不好了,難以想象他為什么心就這么大。
我看到有人說,也沒準(zhǔn)是G胖脂肪肝中度轉(zhuǎn)了重度,掐指一算,五行缺點什么,連夜指使安排把劇情透出去的——不管怎么說,我算是把這事交待完了,這回刷差評就刷差評,反正你們以后不會再鬧了。
這個段子可信度為0,可是我倒有點感同身受,畢竟可憐的是玩家。我在想會不會有一些同人愛好者就像對待《索尼克》一樣,按照泄露的劇情大綱把《半條命》系列做完,而且Valve也能有一天真的能替他們發(fā)行了?
世事無常,誰知道呢。
今天一覺醒來(我可能醒得比較晚),朋友圈被騰訊的公益活動刷屏了。1塊錢買下一幅畫造福社會,是個不錯的主意,不管大家是在蹭熱點、要面子,還是真心關(guān)注公益事業(yè),起碼結(jié)果都是不錯的。
同事們一度想借著熱度寫寫國內(nèi)游戲圈的公益活動有哪些,找了半天,只看到一些模凌兩可的通稿,感到難以下筆。其實我們搜索了一下,現(xiàn)在國內(nèi)知名的游戲運營商大多都有自己的公益平臺,當(dāng)然有的公益是母公司在做,看起來是一家,其實公司太大,內(nèi)部老死不相往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平時接觸的這些游戲廠商和游戲,我想他們也做過公益,但大多數(shù)人沒怎么記得有什么喜聞樂見又留下深刻印象的,相反,這些公司的公益平臺上能看到很多落地活動,只是看起來參與度不是很高。這說明,一方面這些公益平臺沒有好的宣傳方式能對接廣大用戶,一方面在快節(jié)奏的工作生活之下,能面向大眾,既好參與又不需要付出太多時間和精力的活動也太少了。
國外有一些不錯的公益活動,其實可以借鑒。比如Humble Bundle的慈善包,不僅有一部分購買游戲的錢款會捐給慈善機構(gòu),而且你可以自己選擇捐給哪一家。蘋果也有維持多年的Product Red項目,經(jīng)由銷售參與Product Red的產(chǎn)品增加收入,利潤按百分比會捐贈給全球基金(Global Fund),用于非洲的艾滋病防治。所以,朋友圈刷屏做公益,盡管有點俗,可是也夠接地氣,倒也是個不錯的點子。重點是,既然做公益,就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和參與。
所以,如果有什么廠商和他們運營的游戲想攢攢口碑的,不妨也策劃一個類似的公益活動吧——反正說來說去,又不是花廠商自己的錢,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