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成長守護”與“關愛家長”

“立即綁定孩子?!?/p>

編輯忘川2019年02月27日 18時53分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游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小羅病休有點多

玩游戲的孩子,大多有過和家長斗智斗勇的經(jīng)歷。不過,當年我們是和人斗,現(xiàn)在的孩子更像在跟系統(tǒng)斗——比如任天堂Switch的“家長監(jiān)管”功能,比如騰訊的“成長守護平臺”。借由這些系統(tǒng),家長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玩什么游戲,每天玩多長時間,并可以通過程序進行時間管控。不過,成長守護平臺綁定的是孩子的社交賬號,也就是QQ或微信?,F(xiàn)在,老師也加入到管控的隊伍中。

騰訊成長守護平臺

今天,已上線兩年的成長守護平臺繼“家長管理”和“親子共建”后,開放了“師生互動”模式。現(xiàn)在老師只要注冊手機號,設置好學校、年級和班級等信息,便可以邀請學生加入班級。之后,老師可以實時查詢學生的游戲時長和消費,每天還會收到微信推送的“學生游戲日報通知”。

新增的“師生互動”模式

現(xiàn)在,未成年人想玩游戲,限制的確越來越多。最開始,網(wǎng)游引入防沉迷系統(tǒng),需要玩家提供身份證等個人信息,先是限制游戲時長,之后又搞“宵禁”,一到時間就強制玩家下線。但在那個階段,未成年玩家還可以通過網(wǎng)上搜來的,或是家里長輩的身份證信息偽裝成年人渾水摸魚。

到了這兩年,騰訊那邊有了公安實名校驗,還有人臉識別比對,消費超額的話,關聯(lián)賬戶還會收到確認提醒。另一家大廠網(wǎng)易上個月也宣布,要“全新升級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也出臺了“網(wǎng)易家長關愛平臺”。

網(wǎng)易家長關愛平臺

對這事兒,有叫好的,有擔憂的。叫好的自然有不少家長,也有那些玩游戲被“真·小學生”坑害的玩家;擔憂的人則認為,這樣的平臺代替了家長的一些責任,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就“一鍵禁止所有游戲”,實際上反而不利于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某種意義上會激化他們之間的矛盾。

更多人的人對此可能一無所知:我嘗試用微信聯(lián)系了幾位正在學校教書育人的朋友,他們表示無人知曉此事——畢竟這不是什么國家強制性政策,只是幾家游戲公司面對外界各種輿論和形勢,自愿擔起責任并付諸努力的行為。

我也曾是個孩子,也在孩子堆里待過。就像現(xiàn)今這些“守護/關愛平臺”代替了家長的一些責任一樣,游戲也曾替一些家長完成了陪伴孩子成長的任務。我相信那些用爺爺奶奶身份證來玩游戲的人里不乏一些留守兒童。也因此,我不太確信有多少家長能理解并正確使用這些工具,我也不太相信光靠這些個平臺,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都不是出在游戲上,而是出在教育上。

然而,既然是教育的問題,那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而我們自己身在其中,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比如在我們以孩子的視角觀察世界時,我們整天羨慕外國孩子的成長是多么無憂無慮,是多么能夠跟家長做朋友,同時,我們可能忽略了外國孩子的成長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困擾,也有毒品、社交上的許多問題令人頭疼。當我們的目標是那么理想化,卻等來一個“家長關愛平臺”的時候,那一定是心里有落差的,但如果你知道幾乎所有主流游戲平臺——從Win10到PS4——上其實都有家長監(jiān)控功能的時候,你或許也能理解廠商出臺這些功能其實也很稀松平常。

所以,從喜的方面看,有一個關愛平臺總比沒有要好,它可以幫助家長分憂,讓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不至于完全沉迷游戲;從喪的方面來看,這些平臺的功能還有未盡完善之處,甚至滋生敲詐勒索等極端案例。但不管怎么說,這樣的平臺對廠商來說是重要的,尤其是大廠們牽頭搞出這樣的平臺,不管出于何種動機,對于當前社會下緩解家長對于游戲的焦慮并不是毫無幫助。

話說回來,如果我“不幸”生在現(xiàn)在這個年代,面對各種保護平臺,我倒也不會特別害怕——反正我本來就不怎么玩這種需要聯(lián)網(wǎng)的手游……可見歸根結底,孩子的教育問題還是不能只推給平臺的。

0

編輯 忘川

zhangwang@chuapp.com

須知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本源。

查看更多忘川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