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一周評論精選(Issue 56)

一邊是玩家抱怨沒有好游戲國產游戲都太坑,一邊是如此高的中介成本使開發(fā)者陷入死局。說到這里是不是應該罵渠道了?不不不,我堅定地認為:會有這樣的生態(tài)體系,說到底還是玩家的鍋。

讀者楊柏檸2015年07月06日 16時21分

上周一篇《〈戰(zhàn)艦少女〉:一場長達6個月的巨型沖突》為我們帶來了有史以來數(shù)量最多的評論,讓本周負責寫評論精選的我壓力巨大。除了入選的評論外,我們在文章中看到了許多(說怪話的)老朋友,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列舉了,如果讀者老爺們看得不過癮,不妨移步到文章下面圍觀全部評論,非常有趣哦。

本期評論精選的獎項設置不變:在所有評論中評出一條“最佳評論獎”和3條“優(yōu)秀評論獎”。各獎項得主請通過QQ群(群號:348511611)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最佳評論獎得主將獲得50元以下正版iOS游戲一款(請根據(jù)自己喜好任選,下同),優(yōu)秀評論獎得主將各獲得30元以下正版iOS游戲一款。

那么本期評論精選正式開始!

 

江南?評論了文章《觸樂一周評論精選(Issue 55)》。

自從和蘋果客服來回郵件,整個人都正能量了不少,有種修禪的趕腳-0-

木瓜:有點擔心觸樂的Apple ID下次又掛掉了……

 

長歌?評論了文章《〈Her Story〉劇透版評測:與其說這是一個游戲,不如說這是一部電影》。

看了文章開頭就去買游戲了,通關后開始向身邊的每一個人安利這款游戲。(買全平臺版會給DRM-FREE版本的下載地址和種子,感覺這個游戲能不能掙錢完全取決于玩家的良心……)
e562aa36b29deb75feede1e1b409b44e_r
《Her Story》

木瓜:您這令人感動的行動力!《Her Story》令人感動的游戲力!還有作者令人感動的安利力!

 

喵個lain?評論了文章《口袋妖怪又出手游了,這次是三消》

這只是想告訴玩家,野生的小精靈戰(zhàn)斗力爆表,一旦被你抓住戰(zhàn)斗力會瞬間變成5……環(huán)保的意味。

木瓜:原來是環(huán)保么……您一本道的樣子好可愛!

 

本周優(yōu)秀評論

微博用戶 黏黏滑滑?評論了文章《〈爐石傳說〉本周亂斗模式:勇闖盤絲洞》。

要我說看開點,當做每周低保送一包好不好。

木瓜:這樣一想,亂斗模式不平衡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嘛……不過這份低保似乎只有第一個月發(fā),過了這個月要怎么辦呢?說到底,它還是個“亂斗模式”,圖的就是熱鬧和不可預測啦。

比如說我這一局就很“有趣”……
比如說我這一局,小蜘蛛連給三個魚人殺手蟹,就很“有趣”……
 

對于《手游與網文的痛苦聯(lián)姻》一文的評論:

木頭疙瘩君?

廠商理解的游戲體驗大多停留在畫面/數(shù)值層,普遍以劇情為雞肋,沒有雕琢世界觀的耐心,也沒有培養(yǎng)品牌的意識;

游戲設計者視文案工作為轉職跳板,忽視對劇情架構、敘事技巧等能力的訓練;

玩家喜歡快餐化的故事,樂見爽點及吐槽,少有接受不熟悉的題材,難以理解相對隱晦的劇情表達方式。

網文+手游不過是上述現(xiàn)象的綜合作用結果。廠家攬了(不明真相的)用戶群,設計者得了(不動腦子的)便利,玩家(只要氪金)也能再過把YY癮,皆大歡喜。

并沒有人關心文筆邏輯內涵意向是些什么東西。

關佳琦?

快餐小說改編成快餐手游,絕配嘛,要啥自行車。快餐小說的一個特點就是人氣容易快速流失,改編手游如果真的那么用心去改,既符合原著又玩法新穎,時間上就不現(xiàn)實。

但快餐小說改編手游最主要的問題并不是改的是否用心,而是小說讀者的需求在游戲中無法滿足,快餐小說的讀者需求是爽、殺人爽、裝13爽,但他們普遍的付費意愿和能力較低,而在手游中想實現(xiàn)他們爽的需求就需要花大量的錢,所以不管手游改的是否用心,他們的需求都是得不到滿足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就是要靠IP吸量,就是要撈一筆就走不用考慮長遠,很合理,還是那句話:快餐小說改編成快餐手游,絕配,要啥自行車。

木瓜:那句話怎么說來著,魚配魚,蝦配蝦……就像關佳琦老爺說的,網文和手游是絕配。不過認真地說,如果未來有角色塑造精細的網文改編成了質量還不錯的手游這樣的奇跡而且我還能看見的話,我也會很樂意買買買的呀。

 

本周最佳評論

櫻天澈?評論了文章《〈戰(zhàn)艦少女〉:一場長達6個月的巨型沖突》

我覺得這篇文章值得點贊,但有幾點是沒有講透:

1、渠道扮演了什么角色?

據(jù)我所知360這個安卓上最大的渠道結款拖個三五個月是家常便飯。曾經隔壁站有報道Bilibili拖研發(fā)的分成長達一年。在強勢的渠道面前,有時發(fā)行和研發(fā)就像同是社會底層卻要為了爭奪一點食物而殺個你死我活的悲劇角色。在這件事上如果只關注兩家小公司(P7和HM的員工人數(shù)基本都逼近行業(yè)內的下線了吧)撕逼卻漏掉體系內最大的脅迫者會嚴重限制報道的視角。

現(xiàn)在HM員工太沖動把這件事爆出來了,那沒爆出來的忍氣吞聲的又有多少?有多少游戲為了討好渠道而不斷的修改自己的產品直到今天國內手游發(fā)展如此扭曲的狀態(tài)?現(xiàn)在甚至發(fā)行打的相當一部分廣告都是給渠道看的了,比如你覺得有玩家會關注你小時流水多少嗎?

2、實事求是講,艦N最初是怎么流行起來的?

從最開始對艦C有樣學樣的模仿到發(fā)展到今天,艦N已經有了相當自己的特色,而且HM對每一個角色再設定的用心程度也稱得上良心(當然軍宅和死廚總能找到噴點,在此不議)。從游戲的角度我覺得已經完全可以摘掉山寨的帽子,但如果你說能跟艦C撇清關系那是不可能的。

艦N最應該感謝的是艦C動畫版,一個與游戲上線同步播放的曾在B站單集播放量80萬連播了12周的動畫(然而已經在上次凈網行動后被河蟹了(/‵Д′)/~ ╧╧)比任何其他事件對艦N的推動力都大。艦C動畫播完之后一兩個月艦N的排名就自然下降(這期間還有很多人是被安利,比如我但沒玩多久就流失了),就好像當年日本動畫片《四驅小子》在國內電視臺一停播一兩個月后國內各種四驅車玩具的銷量就直線下降一個道理。而這才是為什么發(fā)行什么都沒做游戲就有這么大用戶量的最關鍵的原因。

3、艦N既然火了,P7為什么不趁熱打鐵做推廣?

但如果你說“就因為P7臭SB”那我是很難認同的,那么多游戲鋪天蓋地打樓宇廣告的還沒艦N排名高,像P7(這么唯利是圖的發(fā)行)不推廣的唯一原因只能是推廣賺不到錢?,F(xiàn)在從渠道買用戶,一個用戶(不管是不是付費用戶)是30~40RMB,某些高質量渠道更貴但來的用戶付費能力更強,也就是說差不多發(fā)行花三四百萬能買來10萬用戶,而這10萬用戶到一周后基本會流失掉7~8萬(7日留存聽說過沒),就這10萬用戶如果在其生命周期內帶不來1000萬的流水(安卓渠道要分走50%哦),發(fā)行就要賠錢。我兩個月前跟在360工作的同學問過,艦N的LTV(玩家生命周期價值)達到從渠道買用戶不虧錢的底線嗎?答案與今天SONY破產了嗎是一樣的,并沒有?。ㄟ@一段的數(shù)字不一定準確,觸樂自己求證吧~)

所以大家覺得艦N不坑是有數(shù)字依據(jù)的,而P7的不作為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數(shù)學問題。

4、然而終歸是一個小眾游戲,即使在二次元的圈子里

說真的,如果想用艦N代表二次元玩家的口味就把我們想的太簡單了……二次元本來就是這樣的,大家有一些共同話題和通用語言,但在各個細分領域都有一群排外性極強的狂熱粉絲,coser、腐女、蘿卜控、偶像宅之間的壁壘甚至比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的壁壘還要高。我個人的宅群里有的群整人群肝艦N到不分晝夜(最近也逐漸在冷卻,現(xiàn)在只有兩三個人天天刷了),有的群提都沒人提。戰(zhàn)艦擬人+自動戰(zhàn)斗(為了防噴先表明立場,自動戰(zhàn)斗不代表沒策略性,但說實話策略性比同為自動戰(zhàn)斗的刀塔傳奇PVP弱不少)的艦N再火,也依然是一個小眾游戲。

這次HM把矛盾曝出來明顯是想帶動玩家輿論,拉上玩家來干架確實不合適,但我實在沒辦法指責一個被逼到懸崖邊的人沒風度(談判中穿著鞋的率先對光著腳的使用邊緣策略,某人真的是律師出身嗎?)。不給錢的性質太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各打五十大板根本稱不上是中立態(tài)度。但客觀的講,艦N在國內的市場存量真的不大了,不做推廣自然增長的用戶量只會每況愈下,以致于HM沒有太多談判空間,P7也是看到這一點才敢出此一手——即使只是為了讓HM改游戲的談判籌碼,手段也十分下作。

5、神TM生態(tài)體系

即使是艦N,玩家花100塊,在發(fā)行不毀約的狀態(tài)下,研發(fā)也最多能分到20塊(可能不到)。剩下80塊里有15~20塊錢作為發(fā)行商承擔風險的回報,剩下的60多塊你猜是什么?中介費。在排行榜上絕大多數(shù)游戲里,玩家花的錢65~75%付給了中介。試想一下你去鏈家地產花500w買房子,最終房主+物業(yè)拿到100w,400w被鏈家拿走你是什么感受。

在現(xiàn)有的體系下,艦N是一個奇跡,如果不是與艦C的動畫同步播出而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了大量用戶,可能艦N這樣一款以渠道的視角看“ARPU不及格”的游戲早就被宣判死刑或者被迫改得面目全非了。

一邊是玩家抱怨沒有好游戲國產游戲都太坑,一邊是如此高的中介成本使開發(fā)者陷入死局。

說到這里是不是應該罵渠道了?不不不,我堅定的認為會有這樣的生態(tài)體系說到底是玩家的鍋,沒有大量玩家一擲千金的玩命買單這樣的生態(tài)體系早就崩潰了。玩家如果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自然不會理會360小米應用寶那些內部貼好的排行榜。昏昏欲睡迷路的貨太多,能怪收天價指路費的?

另一方面,忽略生態(tài)體系的原因,只是怒斥國內游戲人能力不濟/人品不行/創(chuàng)新不夠/太想坑錢/不夠成熟/毫無下限是luan用也沒有的。(然而我經常在觸樂看到這樣的論調,雖然讀起來是很爽了啦……)

在大多數(shù)人都沉睡的時候,清醒的玩家是痛苦的。然而還是有希望,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醒來了。

此時你能做的,只是盡力搖醒身邊的人。

至于死宅們,好多根本還沒睡。 =ω=

木瓜:這篇冷靜分析的評論險些被多說評論系統(tǒng)吞掉,多虧這位老爺費心啦。這篇評論提到了許多方面,但我最有共鳴的卻是二次元內部的壁壘這部分。不僅不同圈子之間,同一圈子不同口味的人群之間也會強烈的互相排斥。比如說……算了我就不說我的屬性了??傊兀M總€人都可以友善地對待他人無害的喜好,和擁有不同喜好的人能更加冷靜、有效的溝通啦。

0

讀者 楊柏檸

yangbaining@chuapp.com

Long live the April Fool.

查看更多楊柏檸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