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一周評論精選(Issue 53)

免遭痛苦的辦法有兩種,對于許多人,第一種很容易接受:接受地獄,成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種有風險,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學習:在地獄里尋找非地獄的人和物,學會辨別他們,使他們存在下去,賦予他們空間。

讀者楊柏檸2015年06月15日 17時01分

不開心的一周過去了,我們又迎來了不開心的新的一周評論精選。

上一期獲獎的老爺沒有來領獎,這讓觸樂妹開場無話可談,陷入了更加不開心的情緒中。連續(xù)看了很多季的犯罪刑偵劇排解憂愁,就連評論精選都變得有些奇怪了……所以,還請獎爺們積極來領獎啦!

本期評論精選的獎項設置不變:在所有評論中評出一條“最佳評論獎”和3條“優(yōu)秀評論獎”。各獎項得主請通過QQ群(群號:348511611)與我們取得聯系,最佳評論獎得主將獲得50元以下正版iOS游戲一款(請根據自己喜好任選,下同),優(yōu)秀評論獎得主將各獲得30元以下正版iOS游戲一款。

那么,本期評論精選正式開始。

 

玻色子?評論了文章《一張圖概括WWDC 2015蘋果開發(fā)者大會》。

有千萬個理由讓你觸 再一觸,改變一切 出色的觸樂,如今更出色 易惹人觸,所以得眾人所樂 生來多觸 比觸樂還更樂

木瓜:看起來好棒!不過,“生來多觸”好像哪里不太對……是一生下來就有很多觸手的意思嗎?

 

生鐵?評論了文章《〈信中的童話〉:小狐貍郵差到我家》

小狐貍被信鴿撫養(yǎng)大,熊貓管仙鶴叫爸爸,這個動物世界還能不能好好過日子了? 熊貓起碼和仙鶴不在一條食物鏈上。小狐貍被信鴿養(yǎng)大,就好像說我被一塊豬排養(yǎng)大。

木瓜:而我,則是被一只雞腿養(yǎng)大的(誤)。

有時候要自己動手,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報告,收件人是這只老松鼠;吃飽喝足的豪豬終于騰出了道路,小狐貍的旅程則剛剛開始
游戲原本的畫風

本周優(yōu)秀評論

本周的《一不侵權二不抄,你會遇到怎樣的困難?》一文吸引了許多讀者老爺的優(yōu)秀評論,這里僅能選取部分,掛一漏萬。讀者老爺也可到原文評論一同探討呀。

raGnarokY

移動游戲市場諸多問題的根源,我想主要還是在于“當前國內的移動游戲玩家群體相當稚嫩,絕大多數玩家并不具備鑒別一款游戲品質好壞的能力和意愿”。簡單的說,就是這個市場還很不成熟,絕大多數買家連好壞都分不清。

這樣的用戶直接導致了渠道的產品選擇策略進而決定了開發(fā)商的產品制作導向,試想如果超過一半的移動游戲玩家經歷過95年以后單機游戲的輝煌時代,他們怎么會對當前(國產)移動游戲的低劣品質抱有接受甚至是付費支持的態(tài)度?

然而新用戶的成熟絕非一朝一夕,這個產業(yè)只要不死、而且沒有可以有效替代它的其他新興產業(yè),那么終有一天玩家會因為一成不變的游戲方法和IP而舍棄這些游戲,而這將從現實上促進開發(fā)商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之后移動游戲才有可能進入真正的良性循環(huán)。當然,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希望這一天來的不會太晚……

納米玩具箱

“生者的地獄是不會出現的;如果真有,那就是這里已經有的,是我們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們在一起集結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辦法有兩種,對于許多人,第一種很容易接受:接受地獄,成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種有風險,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學習:在地獄里尋找非地獄的人和物,學會辨別他們,使他們存在下去,賦予他們空間。”

軒轅

總結起來大約是三個方面:廠商不作為,渠道權力大,玩家太淺薄。

廠商不作為這事兒,其實那句話說得沒錯,大廠沒有義務承擔創(chuàng)新的風險。但與此同時,小團隊也并非沒有矢志創(chuàng)新者。或者換一個比“創(chuàng)新”更普世的說法,移動游戲行業(yè)里還是有人希望做出真正意義上的且干凈的好游戲的。但小團隊沒機會,大廠商“不創(chuàng)新也能掙到錢”,或者“異化的游戲更能掙到錢”,仍然是外在環(huán)境提供了溫床,這個外在環(huán)境在于渠道和玩家兩個方面。

渠道看前期數據,沒數據就沒推廣,沒推廣就是死,渠道同時擔任了“引導玩家者”和“利益相關者”兩個角色,就好像藥店里那些向你推銷你沒聽說過的可疑的藥品的人一樣。主機行業(yè)并沒有這種角色,Steam則更加中立。移動游戲行業(yè)的安卓渠道顯然不適合在影響玩家判斷時起到核心作用,如果玩家沒有足夠的審美力和獨立的判斷力,那么應該有中立的信息源去引導玩家選擇游戲。

最后是玩家的問題。玩家需要好游戲,但移動游戲的主流玩家并不知道什么是好游戲。所以他們看廣告,看IP,看手機里預裝的渠道App把什么游戲送到了他們眼皮子底下,唯獨不知道怎么去看游戲質量。

所以這其中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玩家沒玩到好游戲——玩家不正視和尊重游戲——玩家選擇游戲很隨意——和廠商利益相關的渠道在玩家選擇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渠道決定廠商唯數據論——游戲質量讓位于數據——玩家玩不到好游戲……

這個鏈條之中,我們很難改變廠商和渠道,大家都是吃這碗飯的,要求人家犧牲利益也不人道,能滿足不抄襲不侵權這種基本底線已經燒高香了,再往上都是錦上添花。但我們未見得不能改變玩家。需要有人去告訴玩家什么游戲才是好游戲,玩什么才是有格調有品位的,玩什么才能讓這種娛樂活動有一些文化的意味,而不僅僅是低級的動物性活動。這種目標并非唱高調,我們試圖改變游戲行業(yè)現狀,根本原因不就是因為我們覺得游戲應該是一件值得人們投入精神的有價值的事物嗎? 

木瓜:這篇文章評論中不乏激烈的討論,這也說明讀者們對于“不侵權不抄襲”話題的關注。不管對未來是樂觀還是悲觀,至少大家都在渴望高品質游戲的出現。

討論中提到了一些對游戲了解不夠深入的玩家,他們也許沒有經歷過某個時代,不知道什么是好游戲,不過,相比趨于固化的核心玩家,大量浮動玩家的出現正是讓游戲走向大眾、去污名化的良機嘛。

 

本周最佳評論

17th 評論了文章《一不侵權二不抄,你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會稱之為“稚嫩”,說明言語中含著希望。

而我覺得只是“不同”而已,并沒有任何多少年后會在品味上接近發(fā)達地區(qū)的證據。目測隨著經濟的追趕,大陸會越來越擺脫“文化從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向不發(fā)達地區(qū)自然流動”的規(guī)律,從而將海內外游戲的不同點,坐實、放大。

可以追溯的事實是,早年中國的游戲圈(主要是玩游戲圈和媒體)還是向海外優(yōu)秀游戲看齊的。隨著本土游戲業(yè)依仗經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等匯聚成的游戲世俗化洪流,游戲業(yè)正在向適應本土需求方面大踏步發(fā)展。

所以整個趨勢是和各位的期望,不說是背道而馳吧,也絕對無法支持“稚嫩”這個詞的言下之意。

木瓜:雖然現實容易讓人失去希望,不過從評論里也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會默默地堅守底線,履行自己的職責,也總會有人超越所處的時代,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新玩意吧。

0

讀者 楊柏檸

yangbaining@chuapp.com

Long live the April Fool.

查看更多楊柏檸的文章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