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獨立開發(fā)者正在回流3A大公司嗎?
Campo Santo工作室上個月對外公布了一條消息,他們已經正式被Valve收購,換言之,他們現在是V社的一員了。
如果你并不記得這家工作室的話,請允許我用游戲《看火人》來提醒一下,這款銷量口碑雙豐收的步行模擬游戲,既是工作室的處女作也成了其代表作。
我個人很喜歡《看火人》這款游戲,它最開始公布那會我就有所關注。制作者們太會制造懸念了——一個荒山野嶺的護林員,只能用對講機交談的同事,還有莫名其妙的闖入者,似乎神秘又令人興奮,但最終呈現出的答案讓我不是非常滿意。
但無妨,我更加在意的是另外兩點:一是對話,配音優(yōu)秀、對話扎實,成人生活的表達自然妥帖;二是美術,難以想象顏色能被處理得如此干凈通透,山林各個時間段的色調都有很好的處理,有種很舒服的美。
《看火人》迄今共售出250萬份,這個結果是制作組始料未及的,也因為這次成功,他們去年公布了新作《眾神之谷》(In The Valley of Gods),但誰能想到它突然就成了V社的游戲。
“我們將保持開發(fā)者的身份,并將繼續(xù)《眾神之谷》的開發(fā)?!盋ampo Santo在博客里這么說,他們還一并列了3點原因,解釋了一下為什么他們投靠了蓋胖。
他們說,一是他們真的很喜歡制作游戲,也喜歡為大家提供娛樂,碰巧V社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也持有同樣的理念——末了Campo Santo還附上了一句說明:不用驚訝我們會這樣評價V社。
二是,這并非心血來潮,雙方有過非常長時間的交談,并在各個方面達成了意見一致。
第三點就有些奇怪了,Campo Santo說,他們2015年為了宣傳《看火人》曾經去過一次IGN,偷喝了一瓶沒被送出的香檳,那是IGN要送給2011年IGN年度游戲《傳送門》的制作組的,因此這次被收購倒像是一種回歸,冥冥之中天注定……
本來是次你情我愿的收購,但不少玩家不樂意了,他們在新聞下面留言:這是做完《眾神之谷》后再也不做游戲了嗎?還是說以后打算默默地一個接一個地離開V社。
這話的矛頭顯然是對準了常年“沒有3”的V社。除了最近正在宣發(fā)中的卡牌游戲《Artifact》,V社已經有很久沒有出過新游戲了,因為“喪失了開發(fā)頂級游戲的能力”,很多以開發(fā)為主的核心成員相繼離職。
人們喜歡V社與他們的游戲,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等待。盡管G胖最近一直在對外重申,他們還在做游戲,但這種不思進取的形象在玩家心中已根深蒂固了。
于是,人們擔心Campo Santo并入V社后,是否會因為安穩(wěn)的環(huán)境而變得懈怠,失去創(chuàng)造力,盡管他們入職的是V社——辦公桌椅都可以自由移動,而且有一份與眾不同的員工手冊的V社。
就在前幾天,外媒RockPaperShotgun采訪了Campo Santo工作室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采訪內容更多涉及的是這次收購背后的心態(tài),文章有點長,但沒多少有價值的內容。
RPS的確提了一些刁鉆的問題,比如為什么選擇加入V社,特別是閥門已經都不做游戲了。Campo Santo的回答顯得有些無趣,繞來繞去都是那幾句話的重復話:我們喜歡制作游戲,這符合我們的理念,V社真的特別棒,與他們共事很贊。
當然從一個開發(fā)者的角度來講,這可能是一種情感上的真實表達。除去這些純粹感性化的內容,我總結了幾個比較重要的點:
1.他們是以一個團隊的形式加入V社的,成為V社的一員后,原先的Campo Santo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其實這并不奇怪,閥門以前發(fā)行的很多游戲,也是先收購工作室,再發(fā)行游戲的);
2.正在開發(fā)的《眾神之谷》成了V社的游戲,制作與發(fā)行方都是V社,《看火人》的版權歸屬不便透露;
3.新作目前還是基于Unity引擎在開發(fā),V社并沒有強制使用Souce引擎,或者說一定要嘗試VR技術。
在《看火人》大獲成功后,兩人想了很多東西,也與很多同行有過交流,雖然沒想過會脫離獨立狀態(tài),但當時就覺得需要改變。與他們對話的對象就有V社成員,他們說:“請在考慮公司未來時別忘了我們。”在V社的人親自拜訪了工作室,接著陸續(xù)有過幾次長談后,最終導向了收購的這個結果。
在這次采訪的所有內容里,我注意到一個很有趣的點。Campo Santo提到了一個說法,就是工作室的成員們有些懷念當初在大公司工作的時光。
有了這種大公司作靠山,你不需要像獨立開發(fā)一樣,需要時刻去考慮成本,尤其是想在新作里進行一些奢侈且瘋狂的嘗試時。而比金錢更重要一點是,時間也是種寶貴的資源,他們可以把精力放到游戲開發(fā)上,而無需操心公司運營等其他事。
另外一點在于,當這樣一群優(yōu)秀的人聚集在一起時,他們能從這些開發(fā)者身上學到很多。他們能隨時為你提供創(chuàng)靈感,并對你的創(chuàng)意提供及時的反饋,以及與之相關的先進開發(fā)技術跟理念,這其實也是他們選擇加入V社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讓我聯想到今年2月外媒發(fā)的一篇文章,標題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獨立開發(fā)者正在回歸3A工作室?》。文章列舉了一些回歸大廠商的獨立開發(fā)者,個中原因也無非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幾點。這也讓我思考,這是不是趨勢?
就比如Campo Santo的Sean Vanaman,他曾經在Telltale Games工作,參與制作過“行尸走肉”系列,當初離開T社自創(chuàng)門戶,到現在又加入V社,構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循環(huán)。
當然要把它歸為一個趨勢有些操之過急,就比如那篇文章中舉的例子,做過《光明旅者》的Teddy被SE挖走了,而就在不久前,他又從那里離職,他覺得這個環(huán)境不適合自己。同樣,V社也很難成為大公司的典型代表,像閥門那種自由、平等的氛圍——至少看上去如此——市面上可不多見。
但這的確反映了一些東西,現在產業(yè)的局勢正在變化。
獨立游戲市場在變,3A大廠其實也在變,尤其是許多大廠紛紛成立分部發(fā)行獨立游戲之后,比如EA最近發(fā)行了《A Way Out》,萬代也有《小小噩夢》;另一種形式是直接挖人,但究竟將他們納入3A制作團隊,還是另外開設一個小型的開發(fā)部門更好,也正在探索當中。
就跟iOS不再是神話、獨立游戲不再景氣、2A游戲潮流初顯一樣,獨立開發(fā)者回歸3A大廠也不值得奇怪,我們可以繼續(xù)觀望下去,看這些潮流究竟會怎么構成和影響這個快速變動的游戲市場。